醒来时,视野里涌入的是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服。再就是输液管、输氧管之类的。一双双眼睛在护目镜后注视着他,像是薄雾后的太阳,透射出炽热的光芒。 他咳了几声,而后扭头疑惑地瞅瞅两边。 “海老师,你现在是在重症监护室……” 他明白了,不住地重复一个词:“谢谢……” 这位从死亡线上夺路归来的患者姓海,某中学教师,四十多岁。医护人员都叫他“海老师”。 几天后,症状渐轻的他被转移到另一个病区。这是个大房间,一溜八个床位,床上躺着的患者都与他一样戴着口罩。有的埋头大睡,有的拨弄手机……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忙忙碌碌,诊问病情,送药送饭,身影如天使穿梭。 在这期间,有病友发现,那位海老师只要有空闲就静卧着看书。那一天,刚接班的护士过来关切地问道:“海老师,你看的是什么书,这般用心?” 他将封面翻转过来。护士年轻的目光触及这本书,即刻变得柔媚如水。 “好书,好书!” 听声音这护士是个小伙子。海老师欠欠身子:“看来你也喜欢读书。好书可以排解忧烦、养心壮体,还长胆气!” 听到这句话,病友支起身子都往这边看,有人向他竖起大拇指。 身边的这位护士也对他伸出一根大拇指,只不过比其他人的粗壮,看上去形似风帆。离开他后,小伙子便对另一个同事比画着说什么。那同事又对另一个目语。眼光聚焦到这边,大拇指接二连三地升起。 次日,小伙子带过来一摞书,示意谁想看书请举手。几只手陆续扬了起来。过了两天,护士带来的不仅有书,还有一张当天的本地晚报。报纸头版刊有一大幅照片,压图标题是:病区里有一群“读书郎”。 海老师将报纸细细地看了,对护士说:“ 我看现在床位特别紧张,能让我尽快出院吗?” 护士愣了一下,缓缓语气说:“海老师,这要听医生的安排。” 出院那天上午,病友们都为海老师祝贺,举起的不仅有大拇指,还有一本本书。那些书有高有低,晃晃悠悠,犹如波涛上的风帆。 护士来到病床前喜滋滋地对他说:“海老师,您是这病区痊愈最早的一个!” 他呜咽道:“小同志,我能再停一会儿吗?” “怎么,还有东西没收拾好?” “不是,是最后一页还没有看完。” 其实,他并没有翻书,而是静静地将目光锁定在一个个防护服上。看着,手中的书越抓越紧,眼里就涌出亮晶晶的液体:“我看懂了,你们才是世上最美的书!” 穿过病区几道门,来到院外,见几位主治医生已在等候。虽看不见他们的笑容,可声音却分外熟悉。还未开口致谢,一束鲜花便迎面罩来,久违的芬芳霎时浸透了肺腑! 海老师视线已模糊,顺手将鲜花递与眼前的小伙子,后退一步,对着一排送行的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临别,他们拍了几张合影照。合影照里,与鲜花紧拥的还有那本书。 |
- 上一篇:特立独行的“岛叙事” ♣汪 泉
- 下一篇:传统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张体义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