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咨英 曾有人说,潮流就是一股风,不管你是逆向还是顺行,都在风中。 最近,我就感受到“考古盲盒”这股强劲的风。 春节后上班,同事给我看她春节期间在网上熬夜抢的“宝物”,且是费尽千辛万苦从一堆土中挖出来的。我接过来一看,是个带着锈迹斑斑的像铲子一样的东西,名字叫“刀币”。我当时心里想,这有啥好抢的。 对于盲盒,我没有那种看见想“剁手”的执念。以往逛商场,我抽过几次盲盒,打开是很可爱的卡通形象,至今还摆在我的办公桌上。当然,也只是作为装饰品摆放的。 前几日,老同学在班级群里晒他凌乱的“发掘”现场,收获的是一匹小唐三彩马。群里瞬间炸了,原来“考古盲盒”中的瓷器本身并不多,能挖到唐三彩,运气简直太好了。看大家在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我竟然有点好奇。 心动就要行动。我从网上提前预约了盲盒,来到河南博物院。测温、过安检,只是第一次没经验,是参观完展厅才去买盲盒,结果工作人员告知只剩下70元规格的盲盒了。一个圆筒的透明塑料罐装着一个“土疙瘩”,拿在手上还挺有分量的。 回到家,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我将塑料袋剪开铺在洗手间的地上,然后开始喷水开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完全沉浸其中。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的“宝藏”终于出来了,是箭镞,还有一枚铜钱。疑惑什么是箭镞,我专门上网去问了客服人员,当听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镂空双翼带倒刺箭镞”,在宝物中同款概率仅有2%左右,还真是十分开心。 看着清洗后的“宝物”,心里很激动,同时还很好奇其他规格的“考古盲盒”里到底装的啥。 原来,“挖土”的快乐真的止不住。 |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