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年味 □杨林防
时间:2021-02-26 07:36:35 | 来源:大河报 | 作者:

  辛丑年的春节,是特殊的。新冠疫情防控让很多人选择了“就地过年”。春节前,娘忙着蒸豆包和红枣花糕。这些都是豫北乡村的过年美食,是地道的年味。

  我对娘说:“少蒸点,哥姐在外地,过年回不来。”娘说:“你拍成照片,给他们传过去,让他们看看也中!”我将图片发至家庭微信群里,哥姐纷纷点赞,仿佛闻到了云端飘去的年味。

  在我们姐弟的味蕾记忆里,最爱吃的是娘蒸制的豆包、炸的丸子、做的炖菜……这些都是过年时才能品尝到的美食美味,是年味,也是家的味道。

  每当想起这样的味道,我总是口舌生津。

  儿时,对过年是充满期待的,期待能品尝到过年的美食味道。这种期待进入腊月后,一天比一天强烈。

  过了腊月二十三,娘和两个姐姐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的食材,把干白菜叶、干萝卜丝用水泡好、洗净、切碎,放盐,再加入家里“珍贵”的调料——花椒面,搅拌均匀,包子馅就做好了。把绿豆、红豆用水泡涨,煮熟后,用木棒捣成豆泥馅。做好这些,开始和玉米面,蒸黄面菜包、豆包。蒸好下笼,全家人便开始改善生活了。虽然黄面菜包里没有一丝肉味,但是,比起平时吃的黄面窝头还是多了两味:盐味和花椒味,吃起来满口的菜香味。相比之下,豆包就更让人喜爱了,豆馅又绵又甜。

  到了腊月二十七,娘和两个姐姐开始蒸制红枣花糕、面鱼、面刺猬,象征“步步高”“年年有余”“招财进宝”,个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可是过年的“重头戏”,也是个“技术活”。娘和两个姐姐从发面、和面、压面到揉面,每个环节都做得很认真。

  娘和两个姐姐忙碌的时候,我也没有闲着,把柴火灶里的灰烬掏净,往灶锅里加满水,抱来柴火,堆放在灶前。

  我上初一那年,母亲和两个姐姐将红枣花糕、面鱼、面刺猬上笼后,我负责烧火,坐在柴火灶前,不停地拉风箱、添柴,火苗呼呼作响。

  蒸好下笼时,发现笼屉底层靠锅边的几个面鱼有发黄的焦煳印,娘看着很是心疼。显然是火烧得太旺了。虽然娘没有责怪我,但是,我还是默默地难受了几天,在内心提醒自己: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马虎,要用心细心。

  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日子好了,吃的喝的天天像过年一样,不会像以前那样期待过年的美食美味。可是,家的饭香、年的味道,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味蕾记忆里。

  新冠虽无情,人间有真情。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了人们回家过年的路,却扯不断浓浓的乡愁。一个人即使不能回家过年,想一想家的饭香,想一想年的味道,也能感受到亲情满满。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