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随着电话那头母亲的一声“你们啥时放假,记着带孩子回来过年,我正在集上置办年货呢,咱街上可热闹了……”的唠叨,家乡的年味便在我的心中弥漫开来。 我的老家在豫西南的一个小山村,幼小的记忆中,腊八节过后,大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集镇上,大街两行卖菜的、卖干鲜调料的、卖爆竹的、卖年画的商贩以及把家里养的鸡、鸭、鹅、羊拿到集镇换钱的村民,让原本宽阔的街道变成了羊肠小道。商店里、菜市场、缝纫铺、理发店里人如潮水般涌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闹吵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使得整个集镇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这时候,我的父母会精挑细选地买些青菜、粉条、海带、调料、对联等,而后去缝纫铺王阿姨那里给我们定做新衣服。同时,还会慷慨地给我们兄妹每人几枚小硬币,让我们根据喜好自由分配。揣着那些叮当作响的硬币,我像听到了新年的交响曲。 与此同时,腊月的乡村同样年味十足。扫房子、杀年猪、炸丸子、蒸年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还有剪纸高手李奶奶家更是热闹非凡,她剪的大红福字、喜字特别漂亮,每天都有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家里办喜事的村民带着糖果、瓜子排队来讨要。她家的两间小屋里天天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那感觉好温馨好喜庆! 此外,常有师傅用自行车载着做爆米花的机器走街串巷,他的几声吆喝,如诱饵一样吸引了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子。当我们把从家里带来的苞谷或米粒等放进圆柱形的机器肚子里,当红红的炉火随快速转动的机器燃起来。数分钟后,师傅就会掀下机器,踩动开关,随着“嘣”的一声响,一团白色烟雾迅速腾起,一锅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炉了。我们一哄而上,大把大把地吃着、笑着、闹着,那满嘴生香的滋味,一如当年的年味,至今还令我回味无穷。 而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还是啃骨头。因平时饭菜中少见荤腥,只有过年家里才割上一块带骨头的肉。父亲小心翼翼地把肉从骨头上剔下,用来剁饺子馅和春节招待客人。母亲则把骨头放在锅里煮啊煮,煮得肉汤白白的,连骨头都酥软了。这时候骨头上附着的那一丁点儿肉末就成了我们兄妹抢食的美味,因无法解馋,我们便用菜刀把骨头砸碎,贪婪地吸食里面的骨髓,那香味真是入心入肺。 燃放爆竹是我们最大的趣事,一天到晚,用大人给的零花钱买来燃放,弄得两个小手黑乎乎的,却毫无知觉。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夹杂着我们的嬉闹声,让腊月的年味变得更加浓郁。 故乡腊月的年味,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
- 上一篇:一碗腊八粥的变迁 ♣ 王风琴
- 下一篇:父亲的年豆腐 □苏作成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