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 □杨林防
时间:2020-09-11 11:06:36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村只有小学,村里的孩子上初中要去邻村。这个中学是四个村庄联办的,叫“片儿中”。从我们村到学校约有四里地,路有两条,一条土路,一条是汤河大堤。两条路相距近百米。正常情况下,同学们主要走土路。

  每天早晨、上午、下午走三个来回,用现在流行的“计步”算法,约有三万步。走一趟大概需要半小时,也就是每天有三个小时在路上。

  那会儿,村里各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我们村上初中的30多个学生中,没几个家里有自行车,大家基本上都是走路上学。上学走的时候,顺路喊几个同学结伴而行,或者在村口逗留一下,与几个要好的同学边走边聊天。放学时,大家成群结队回家,自然不会有寂寞感,也让乡村旷野中多了几许欢笑,多了一些相互追打的嬉戏画面。

  一块儿走路上学,最怕落单。那样,一个人走路会很孤单,即使跟着人群走,也没人理,还会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特别是冬天,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起床晚的同学听到同伴喊,要赶紧出门,不然,同伴会埋怨。偶尔一次还行,连续拖拉几回,同伴们一生气就不等了,这样,自己落单了,走在黎明前的黑夜里,能听到自己“扑腾扑腾”的心跳,再听几声不远处猫头鹰的啼叫,头发都会竖起来。

  有一次,我起床磨蹭,几个同伴一气之下提前走了。我从家里出来,趁着月色快步前行,想着到村东口能追上同伴或遇到其他同学,谁知错过了时间点,不见一个同学,又怕迟到了挨批,只得硬着头皮赶路。走到两村中间地段,突然想起前几天路边刚添了座新坟,心都跳到嗓子眼了,浑身鸡皮疙瘩。快步过坟头,只觉得后面有影跟着,吓得撒腿就跑,一股劲儿跑到了邻村村头,才依稀听到前面同学的说话声。这之后,我再也不敢拖拉磨蹭了。

  夏天雨后和冬天雪融时,土路泥泞不堪,无下脚之处。这种情况下,同学们要走汤河大堤,虽然相对远了半里路,但走河堤是别有情趣的。河堤是观风景的好地方,平原地区虽然没有错落有致的景观,但走在河堤上还是别有一番滋味。春天,看着两岸麦田由青到黄,仿佛闻到了新面馒头的香味;夏天,路过村头菜地,瓜果甜味扑鼻而来;秋天,目光随着一望无际的青纱帐而摇曳;冬天,思绪在白雪皑皑的田野里放飞。

  有时,突然一场雷阵雨会把放飞的思绪浇个“透心凉”,这是最无奈的。走在路上,没有避雨的地方,只能在风雨中提着塑料凉鞋疾行,一会儿就成了“落汤鸡”。每年进入汛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同学们迟到或旷课,老师不会批评。老师不仅是担心同学们的路上安全,更为关键的是同学们坐在土坯房教室里也是不安全的。那些年,雨天停课一直是学校不成文的规矩。

  阳光总在风雨后。党的惠民好政策,让乡村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村里的孩子早已告别了土坯房教室,乡中学实行寄宿制上学。我每次路过乡中学大门,满脑子全是儿时去邻村上学的画面,轻轻翻阅,越发感慨岁月沧桑,越发珍惜现代生活,越发庆幸今天的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