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路到赵庄村 □宋朝
时间:2020-09-04 06:40:42 |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

  【引子】

  庚子年的端午节,胡心洁和方舟的腿都跑成麻秆了。

  整个春天,赵庄村连一场像样的雨都没有下,连片种植的500亩艾草没有了往年以及想象中的郁郁葱葱。

  “还是人家方老弟有办法,把长势并不怎么样的艾草和端午节捆绑到一起居然变成了优势,销售对象一变,一棵70厘米的艾草卖到5毛钱,成金条了!”胡心洁说。

  6月23日,一个特殊的“地摊儿”摆到了河南日报报业大厦的一楼大厅。

  摊主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派驻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的两个第一书记胡心洁和方舟,另外两个是登封市交通运输局派驻到赵庄的驻村队员李松帅和范进涛。

  当河南日报客户端推送出胡心洁、方舟摆摊卖艾草的新闻后,正在省外“游山逛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派驻到赵庄村的第一任第一书记何高峰第一时间留言并点赞:胡书记、方书记策划得很好,赵庄持续发展可期!

  80后的方舟接的是70后的胡心洁的班,胡心洁之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派驻到赵庄村的第一书记就是1958年出生的何高峰。

  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上的河南日报报业大厦曾经是郑州市当年的十大标志性建筑,这条路上还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业大学等“农”字号单位,注定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这一“文化”单位,也要紧紧与“三农”结合在一起。

  从农业路报业大厦出发到登封嵩山脚下的赵庄村有109公里。

  作为赵庄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赵庄村紧紧地捆绑到了一起,何高峰、胡心洁、方舟三任第一书记从2015年开始分别成了“赵庄人”,接力帮扶。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是郑州大都市里的一个热点,赵庄村则是乡村里的一个兴奋点;连接这两个点的是一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路,奔跑在这条路上的都是追梦人!

  从农业路出发,到赵庄村去!

  春潮已经在泥土里涌动

  从1983年的电影《少林寺》,到近年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长青不倒的武术团体演出,这个曲剧《卷席筒》里的豫西小县登封市一直头戴光环。

  2015年8月,何高峰来到赵庄村的时候,他才把从屏幕上对登封的认知转化到了现实中。

  “原来脑海中的登封基本上是红红火火、熙熙攘攘、拳打脚踢,或者至少也是‘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式的山居农家休闲生活,事实上真的进了村,与脑海中的距离还是相当大的!”何高峰说。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历史上的“登封小县”曾归洛阳管辖,至今民间的语言表述还多属“洛阳语系”。

  吕如江是登封本土人,曾经是登封县委常委,对登封的历史有较深的认识。

  “登封就是一个个性的存在,真正有价值的不是现在的少林寺、中岳庙,而是嵩山地质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五代地质变化在嵩山都有典型的体现和遗存,号称五世同堂!”吕如江说,中国很多高校学地质的都会到登封来实习考察,连前任国家总理当年上学的时候,都在登封实习过。

  嵩山这种天然的地质优势自然会影响到当地的物产,这几乎是铁律。

  “不管是何书记还是方舟书记,我们在布局赵庄产业的时候,都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这个不可更改、无法取代的基础性优势,我们试图利用这个独具的优势,做出市场上独有的农产品!”胡心洁说。

  2019年,赵庄村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三农实业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已经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注册商标“垦田翁”,那个留着小胡子、十分矍铄的小老头已经开始把赵庄村的农产品带向市场。

  “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譬如我们的芥菜丝、玉米糁、红薯粉条,以及我们的黄桃、艾草,甚至面粉等,商品化过程中突显了嵩山乃至赵庄的个性,我们很看好这些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当然,出售农产品只是手段,让赵庄人致富奔小康才是我们第一书记和集团所有干部员工的真实愿景!”胡心洁说。

  无论是1958年的何高峰,还是胡心洁、方舟,他们基本上都是没有深度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况且从事的职业又有“纸上谈兵”的味道,当他们一头攮进最基层这个汪洋大海的时候,不理解、不明白、不适应等众多的“水土不服”都会迎面扑来。也还恰恰是这来自大海深处巨浪不断地拍打,锻造了他们不摇摆、不退缩、不同流的定力,他们用时间和心血把“河南日报”这块毛泽东主席书写的金字招牌牢牢镶嵌到了赵庄村普通百姓的心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了赵庄人的心河!

  石道乡党委书记刘现伟分包赵庄村,谈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对赵庄村的定点帮扶,他感慨良多:“赵庄村在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中走在石道乡前列,与结上了报业集团这门‘好亲戚’有很大关系,无论是提供发展思路,还是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报业集团对赵庄村的投入、历任第一书记在赵庄村的付出都有目共睹。”

  历史上曾经偏僻、曾经贫穷的“石道”,村村有了康庄大道;赵庄这个历史上大户人家连祖坟都要迁走的地方,现如今已经春潮涌动。

  他,职级越来越高、职务越来越低

  退休后,何高峰“闲适”到早上八点后方才打开手机。

  不少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会用“打仗”来形容很忙,真正上过前线、让血与火洗礼过的何高峰看到这种表达的语句常常一笑了之。

  “2015年8月,集团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去驻村,当时我距离退休也就三年时间了,说内心话不是很愿意去的。”何高峰说,不过那次谈话集团领导是很认真的,多次强调这次驻村和以往驻村有很大不同,精准识别、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工作具体,显然派一个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毛头小伙儿是难以胜任的。

  何高峰到报业集团工作后,在多个岗位历练过,更有丰富的驻村帮扶经验。

  “我自己想想都忍俊不禁,我第一次驻村的时候是副科级干部,当时在临颍县是全县的‘社教’队队长;第二次驻村的时候我是副处级干部,在原阳县是一个乡的分队长;这是第三次下去驻村了,好,已经是正处级干部了,又是赵庄村的第一书记!我从科级到处级干部,也算升了吧,但到村里居然变成了第一书记!在报业集团职级越来越高,下乡驻村职务越来越低,同事、家人都觉得很有趣!”

  当年和何高峰一样的省直处级干部直接进村当第一书记的共有211人,加上市、县派出的第一书记,全省共有1.3万人卷铺盖进村。

  从农业路到赵庄村,就像一场脱贫攻坚的接力赛,何高峰是第一棒。

  “回头看看,确实像一场接力赛,我这个负责起跑的第一棒,主要算是解决了赵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何高峰说。

  赵庄村有四个自然村、五个村民组,赵庄、付新庄、姬沟、田房,全村329户1340口人。付新庄最大,分两个村民组,也是村委会所在地。

  “南面的箕山和北面的嵩山都是东西走向,登封被两山夹着成了一个长条。其实赵庄距离南山、北山都还有一段距离,海拔却有500来米。”何高峰说,海拔500米是个什么概念?你上到河南日报报业大厦24楼上测,海拔也不会超过200米。

  也许是山的连带,赵庄村几乎没有沃土,没有沃土也就没有富裕,门前硬化一下都拿不出钱,就更谈不上修路了。

  “修路、装太阳能街灯、打井通自来水、建文化广场、建商铺壮大集体经济等,要干的事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何高峰在他的驻村工作总结中写道:驻村将近三年的时间,我既是打字员,又是资料员;既是档案员,又是通讯员;既是炊事员,又是驾驶员!

  何高峰根据自己管理档案的经验,自费花了600元买来专业的档案盒存放贫困户的档案,他都没有想到这个细节被当地领导看到后拿来推广,成了登封市脱贫攻坚档案管理的模板。

  跑钱、施工、监工、验收,要户户满意人人称赞,这结果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写在村民脸上的;不是墨水写的,是汗水写的。

  他,在大地上写下获奖作品

  2017年年底,从农业路到赵庄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接力赛第二棒交到了胡心洁手上。

  行伍出身的何高峰做事出马一条枪、雷厉风行,甚至有点“只认死理、谁都不鸟”的“偏执”,也凭着他“不花村里一分钱、不吃村干部家一顿饭、不喝有本事人一滴酒、不吸村民一根烟”的做派,该碓的人他碓了也就碓了,偏偏挨碓的人一般来说还不敢犯犟。

  但胡心洁就不是何高峰了。

  稳稳当当、慢慢腾腾、轻声细语、一脸笑意。如果不是和老熟人偶尔说句“彩色的话”,真就是个尚未出阁的大姑娘了:腼腆。

  “你知道冬天多冷吧!晚上睡觉盖三床被子都不敢抻腿,曲蜷着像个刺猬!”胡心洁租住的房子里客厅倒是装了一台空调,但一开就跳闸;卧室里没装空调,乡下更谈不上集中供暖了,一个字,冷!俩字:老冷!

  说起来冷,方舟深有感受:“我是春节后来到赵庄的,和胡心洁书记住一套房。单位的领导同事说要来看我,问给我带啥东西,我给他们说这里老冷,弄个电暖器吧!春节后疫情突发,同事们来不了,我清明节回单位,自己把电暖器带来了!说起来谁都想不到,都四月半了,晚上睡觉我还开了几次电暖器!冷,顶不住呀!”

  胡心洁嘿嘿笑了,安慰方舟说:“没事,咱这里夏天凉快,比郑州低两三摄氏度!”

  腼腆如大姑娘一样的胡心洁毕竟在报社当过农口的跑线记者,理论上对农业并不算陌生。

  “我干啥?做产业!把产业做在赵庄,让赵庄的农产品升值,让赵庄人的收成转化成收入,让赵庄人不出家门就能增收!”胡心洁说。

  芥,看到这个字能让人想到芥末,而在登封西部的几个乡镇,种芥菜、做芥菜、吃芥菜竟然是一种传承。

  “大自然的深奥终究是难解的!也许就是因为嵩山地区特有的地质条件,也许是海拔与光照,也许是当地人特有的做法,总之,登封芥菜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这种本来的短腿蔬菜在商品化路上走出来了,还走得很远!”胡心洁说。

  每一个省派第一书记每年都有50万元的资金到村,从何高峰到胡心洁,赵庄村陆续用这笔资金建起了颇具规模的扶贫车间,胡心洁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做芥菜。

  芥菜商品化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证传统的“蹿”味。二是储存问题,当地农家做的芥菜食用时间大致从冬至到立春,立春以后,芥菜就从“蹿”到酸:坏了。

  “我们请本地的炒芥菜高手来做,也从外地找来名厨现场试,不知道弄了多少遍,加上芥菜包装容器上附加的一个密闭盖,才算保留了家乡老奶奶那种原生的味道!”

  白炎斌是赵庄村最会种地的“优秀农民”,他种的十多亩地里经常都看不到一棵草。

  “看见地里长草我心里不舒坦!”白炎斌说,2019年他种了七八亩芥菜,芥菜疙瘩大、产量高,一亩地有五六千斤,这些芥菜大部分送到了村里的扶贫车间,一斤四毛五,一亩地净收入就在1500元以上了。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登封芥菜是三伏天下种秋后收获,生长期很短。原来白炎斌种芥菜还要拉到街上或者县城卖,现在直接送到村里了,而洗芥菜、切芥菜的又都是村里人,整个环节都是付酬的,成品卖出后的利润则是村集体的收入。

  “这就是扶贫车间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影响与魅力。”胡心洁说。

  赵庄村的扶贫车间很有规模,成了河南省驻村扶贫的榜样单位。何高峰说:胡书记在省里领的这个奖,比他当年获得的中国新闻奖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胡心洁也认可,笑了,张开的嘴里上下各少两颗牙。

  他,用新媒体打开一扇窗口

  常人两碗饭都吃完了,胡心洁不见得能吃一碗饭,这不是他故意装高雅在追求所谓的“慢生活”,而是因为他少四颗牙。

  “牙老早就坏了,爱人也催我去拾掇拾掇牙,一问我才知道,拾掇牙要不间断到医院好多次呢,我怎么会有这个时间!”胡心洁说。

  从农业路河南日报报业大厦到赵庄村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驻村,原来没有摸过车的胡心洁专门买了一辆车:“有车是很方便啊,本来周五晚上可以回郑州的,突然通知一个会,怎么走?我曾经连续四五周都没有回过郑州,朋友们见不着我,刚开始周末喝酒还喊我,后来就干脆不通知我了。”

  2020年3月,方舟书记接过接力棒后,胡心洁觉得自己能回去拾掇牙了,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原来安排的五月份离开又推迟到了年底,这半年拾掇不好牙,胡心洁说又少吃好多次肉!

  胡心洁无法离开赵庄村,心里窃喜的是方舟。

  “胡书记在,我干啥事有人请教,晚上有人说话、早上有人给我做早餐,他要是真走了,我这个夜猫子,每天早上只能喝西北风了!再说了,有他老哥哥在,我冲锋的时候他给我观敌瞭阵,我成功的几率就大些了!”方舟说。

  到底是个80后,“方老弟”的做法更加前卫、新锐。

  驻村“舟”记、抖音推广、快手直播,赵庄村一有“风吹草动”,分分秒秒就通过互联网到了“天涯海角”;借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大河速递电商平台和新媒体推广,半年时间帮村里销售各种农产品近10万元。胡心洁说:服!

  何高峰和胡心洁操心建起的一栋临路两层1200平方米的商铺怎么使用一直让大家挠头为难,村里自己经营吧,缺少经营人才;让别人经营吧,还怕遇上个不靠谱的家伙戳个大窟窿跑了。

  方舟来了,主意也有了:做电商商铺!不能只销售赵庄本村的农产品,还要把全乡的农产品都弄过来做成展销中心,乡政府每年给一定数量的租金,通过电商渠道产生的销售利润自己落到赵庄村集体的钱袋子里了:一石好几鸟!

  端午节前一个月,方舟就开始筹划他的“端午卖艾”活动。

  “我参考鲜花店的包装方式,自费从网上购买了包装膜和捆扎彩条,做出个样子让大家评判,一直到大家都基本满意后才定型。”方舟为了推动端午艾草网购市场,提前20多天开始在网上吆喝,配照片、配视频、配动图,生生把一束“艾草”打扮成了刚刚入洞房的“爱人”!

  2020年6月21日,方舟发了个微信朋友圈,其中的图片和视频都与艾草、扶贫相关,以“艾”嫁接了“爱”,还配上古筝、笛子演奏的中国传统民乐,给摆摊预热了一下。

  6月24日,又发了一个朋友圈,这次就是在河南日报报业大厦摆“地摊儿”的现场情景了。

  方舟的朋友圈里写道:端午佳节,“艾”满报业。扶贫地摊摆到了报业大厦一楼大厅,被亲人们的热情包围,集团领导同事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持,来自嵩山的鲜艾草和艾产品成了大家对赵庄关切和对驻村第一书记关爱的载体!

  照片中的胡心洁举起巴掌告知同事们一束5元,他一脸笑意但很谨慎,估计生怕笑得太开心了露出少四颗牙的破绽。

  赵庄村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征程,已经在方舟这个新媒体精锐的操持下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随之透入窗棂的必定是金色的阳光。

  人民至上的情怀

  虽然何高峰已经离开赵庄有一段时间了,但他还一直关心着赵庄村姬沟自然村那条街道硬化完成了没有。

  “2019年年底,胡心洁书记给我说那道街硬化过了,标准还不低,我才放下了心!在赵庄干了一场,咱代表的是党和政府及报业集团的形象,不能让一户村民说咱一个不字!”何高峰说。

  赵庄村的街道硬化2016年就开始了。“申请资金的时候,是按照当时的建材行情做的预算,到2017年开始施工的时候,水泥、石子、大沙的价格驴打滚一样一天天上涨,本来30万元就能干完的事因为原材料飞涨,全部做下来100万元都够呛!”

  放弃吗?已经给村民许过诺言了,不可能!继续做,资金缺口怎么补?

  “我当时就拍板了,不降低标准,能做多少是多少,我继续申请扶贫资金,一定把全部街道硬化完成,决不漏掉一户!”何高峰说。

  姬沟的这条街道为啥硬化得最晚?就因为吃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亏:他家就在这条街道上。用他的话说:啥好事都要先顾住群众吧!

  基层干部有这样的胸襟和情怀,群众才会心存信任。

  胡心洁的牙、方舟的电暖器等,这些困难挺闹心,但,只要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些都不是事儿!

  胡心洁说,村里的那个小针鼻儿穿的东西多了去了!

  2017年,赵庄村付新庄村民组的王龙光因车祸致残并发肝硬化,花光了积蓄欠下外债被新识别为贫困户,刚刚到任的胡心洁直接分包他家结对帮扶。

  先是让逐步恢复劳动能力的王龙光养羊,然后安排他爱人到村里入股的黄桃种植合作社务工,又动员他大学毕业的大女儿自主创业,仅仅一年时间,通过全方位帮扶,王龙光家在2019年脱贫。

  “我光想戴富裕户的帽子,才不想戴贫困户的帽子呢,这是啥光彩的事嘛?”王龙光说,他的羊群规模大了,想赶紧到村外找个养羊的地方,胡书记帮助他几年了,连他家一口水都不喝,听说胡书记要走,他心里可不美,将来他一定把胡书记请回来做客,杀只羊炖了请胡书记吃!

  发誓将来要炖羊肉让胡心洁吃的王龙光目前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他拍着胸脯给胡心洁说:“您放心,身体一恢复我就大干了,我就是一个不怕出力多、就怕挣钱少的人!”

  整个赵庄村的村民似乎都是那种不怕出力的人,房前屋后、街道文化墙下面的角落里,都能看到村民们种的瓜菜,地里都难找到草。

  胡心洁说:“我就喜欢看见村民们摆弄门前的菜地,田园风光嘛!”

  赵庄村委会西侧的农户家门口栽了一棵杏树,今年是杏的大年,整棵树上都是一疙瘩一疙瘩的杏,把树枝压得耷拉着头;被太阳晒到的杏已经泛红,让人顿生食欲。

  杏树的主人叫王小杰,他专门找到胡心洁和方舟,说杏树上始终都没有打过药,杏是纯天然的,没事了让大家去摘杏吃。还强调报业集团的领导、同事或者朋友来了,赶紧去摘一兜子拿到村委会,招待招待贵客!

  胡心洁有个心得:没事的时候就去各家各户看看,尤其是那些平常不热情和你打招呼的人家一定要单独走到,他们一开口,都是真话!

  方舟听了,点头。

  109公里,温暖的数字

  每一个第一书记都不是单枪匹马,他们都有一个坚实的靠山,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队。正是:干部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

  胡心洁书记给出的数据是:这几年中,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累计在赵庄村的各项投入超过了1000万元。

  2015年8月,何高峰从农业路到赵庄村的时候,赵庄村329户1340口人中共有贫困户58户、贫困人口218人,赵庄村是省级贫困村;2020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派驻的第三任第一书记方舟到任的时候,赵庄村早已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全村现有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5户16人,建档立卡已经脱贫但继续享受政策的47户204人。

  三个第一书记加起来也没有500斤体重,打成钉子也盛不了几箩筐,如果说完美,靠的是集团和大家。

  2016年麦收前,赵庄的村干部向何高峰提出一个问题,赵庄没有小麦联合收割机,麦收时都是从外村叫。

  何高峰说:简单。

  消息反馈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后,集团领导立即指令河南日报农村版解决这个问题。

  河南日报农村版联系当时河南省农机局的跑口记者杨远高,即刻赶往省农机局协调此事。当年4月29日,雷沃重工的一台价值12.68万元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就送到了赵庄村,当年村民收麦每亩地只出了20元的油费及工钱,一亩地省下至少25元。

  大河锦江团队来了,大河鲜生团队来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几乎所有的机构,有约必到、不请自来。

  这只是一个方面,在赵庄农产品销售上,集团各部门也非常给力。

  “去年春节前,扶贫车间的农产品做出来了,怎么销售心里没谱。”胡心洁说,为了解决销售问题,他找到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工会,一拍两响,集团下属各个单位都积极给工会会员采购了赵庄农产品作为年终福利。

  “倒过来了,我们第一书记是从农业路到赵庄村,现在赵庄村的农产品从赵庄村直接到了农业路上的报业大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村集体的收入就上来了!”胡心洁说,何书记来的时候,赵庄的村集体收入几乎是零,2019年,赵庄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超过了10万元。

  这几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处级以上干部从农业路到赵庄村的有数百人次。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对于胡心洁和方舟来说不是一句话,也不是一个概念。

  胡心洁动员王龙光大学毕业的女儿回乡创业、辅助她创业,更大的作用就是引领,只有把年轻人吸引回村,才能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109公里只是一个没有温度的数字,心心相印时,城乡脚跟脚。

  “每次来都有新变化!”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多年的登封市委副书记陈耀宗曾多次到赵庄村调研,见证了赵庄村的变迁,“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作为全省文化领军企业,自2015年定点帮扶赵庄村以来,着力精准施策,站位乡村振兴,结合美丽登封‘乡之美’建设,不惜人力、物力,坚持党建引领、扶贫扶志,在扶贫产业发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登封市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不少好经验。三任第一书记深植基层,心系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登封市各级扶贫干部做出了表率。”

  往昔那个赵庄不见了,今日的赵庄村已经成了周边村民羡慕的新赵庄。

  【尾声】

  怎样让脱贫后的村民不再返贫?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2020年年初,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设计推出了基层党组织和定点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要求集团下属每个基层党支部与赵庄村党支部“结对子”,开展共建班子、共带队伍、共促产业、共惠民生、共树新风等五方面的活动。

  报业大厦发声,赵庄村里回应。

  除了满腔热情,赵庄人还有一方田地。于是“报业党员手拉手示范田”的招牌插在了赵庄村的大田里。

  河南日报党群政法采访部的“老平头”刘海涛平素就喜欢捯饬土地,在赵庄共享的一块农田里雄心勃勃,发誓赤脚下田也要混到乡村“老地主”的级别上。

  中共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支部委员会发给他一张证书,上面写道:共享一方田地,带富一方农民。感谢您来赵庄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并参与“报业党员手拉手示范田”活动。共享赵庄田,就是赵庄人,欢迎您随时带着家人、朋友来村体验农耕乐趣,共享您所认领土地出产的农产品。

  “这样的证书已经发了近百份,也许不久的将来,赵庄大田里和你聊天的那个人就是报业集团的处级干部,没准还是个厅级干部呢!”胡心洁说。

  河南日报报业大厦连上了赵庄村,赵庄面貌一新。

  如赵庄,中国乡村未来可期。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