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观﹃集﹄有感
时间:2019-02-22 08:05:14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刘彦卿

  去年7月的一天,和几个好友驱车进入信阳淮滨县境,公路两边的指示牌上,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那扑面而来的“集”:芦集、赵集、马集……我生于农村,对集并不陌生,“赶集”是乡下人的家常便饭。淮滨是中原地区典型的农业县,农业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县域内各乡镇大多沿淮河、汝水一线分布,基于生产、生活资料交换和流通的需要,“集”便应运而生,而且星罗棋布,热闹异常。

  据当地的朋友介绍,历史上,淮滨一带最早的“集”当数县东南的期思集。期思,原为西周蒋国故都,位于白露河、淮河之间,地势相对低洼。两汉至隋时,期思为县治,唐初废入固始,改名期思集,很快便发展为固始第一大集。明至清康熙年间名期思店,乾隆后再度更名为期思集,至今未变。

  明清至民国时期,淮滨境内最大的集镇当数乌龙集。淮滨建县之前,乌龙集属息县。史料记载,1949年的乌龙集有8000人口,锦货店13家,百货店铺67家,盐粮行68家,烟厂两家。每遇阴历双日逢集,每集成交粮食500石,杀猪200头以上。

  在淮滨,还有一个供豫皖两省村民赶的村集——栏杆镇街集。范岗村位于洪河南岸,与安徽阜南县方集镇、洪河桥镇隔河相望。这里逢农历单日开集,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了。由于物资齐全,不仅邻近乡村的村民,对岸多个村庄的村民也时常被吸引到这里赶集,热闹非凡。

  淮滨农村集镇的发展,受到经济形势、行政建制、交通布局、河道迁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历史记载,淮滨地区的小集镇,在清乾隆年间曾一度有41个。如今,很多古集镇已经消失,但也有一些仍发挥着作用,作为乡镇一级集市交流服务的补充。比如,谷堆集、三空桥、王店子上升为乡镇经济中心,郭集、麻里店、高林集、马埠口、马关集(已变成洪河桥头)、北庙集等仍是农村经济物流交换中心。

  交流中,信阳的朋友不时流露出忧虑。尽管乡集还在继续,但不得不承认,现在赶集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则像候鸟一样在乡村和城市的边缘迁徙。随着超市便利店遍地开花、网购席卷千家万户,伴随我们大半生的购物方式逐渐式微,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新的时代,又该怎样和传统集市告别呢?毕竟,这里有村落的文化脉络,乡魂的信仰图腾,乡事的来往萦绕,乡恋的回眸记忆……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