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百谷春且住
时间:2018-04-20 07:07:16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胡春娜

  

  绘图/王伟宾摄影/聂冬晗周红飞

  

  


  四月里,清明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气。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日。这些年来,每到清明小长假,我便与家人一起返乡祭祖,一直没有间断。我对家中先辈的认知,大多就是在这一年年的祭祖中渐渐熟悉的。如今,我长在城里的孩子也在这一年年里,开始对家乡有了认知。

  今年也不例外,清明假期,按旧俗回家。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父辈们一路都在谈论家乡的变化,回忆与先辈们的趣事儿,而孩子们的注意力却是那些带有香味的花儿和忙着采蜜的蜜蜂,突然一只蝴蝶从车窗玻璃前飞过,都能引起一阵欢笑。

  祭拜礼毕,孩子们拿着小铲子欢呼雀跃地去挖野菜,母亲与婶婶一起去后沟掰香椿芽,父亲则与旧识喝茶聊农事。

  祭祖扫墓归来,顺道游新安大峡谷,正值清明小长假,旅游火爆。排队时,一名安徽来的游客李先生告诉记者说:“河南这几年旅游发展很快,不仅增添了一些新的景区,而且一些成熟的景区也在不断创新,让我们这些外省的游客既可以领略中原文化,又能欣赏到‘九州’的绮丽风光。”

  古时,清明节也叫踏青节,除了追远寄思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景象。如今清明小长假旅游现象火爆,也是承接了踏青节的传统习俗并发扬光大了。

  清明过,谷雨来。

  今日谷雨,中原大地陆续迎喜雨。随着春天最后一个节气的来临,春,已然到了尾声。

  路边的樱花飘落,院子里的梨花谢了,娇艳的海棠不再“依旧”……抬眼间,天地被绿色逐渐充盈起来,正是“绿肥红瘦”的时节。

  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雨生百谷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故此得名。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又说“春雨贵如油”。我省民俗专家介绍,这个月的两个节气,都与雨水很般配。尤其是谷雨,将物候、时令与稼穑农事紧密相连。谷雨来临,意味着寒潮天气结束,庄稼处于最佳生长期,播种、插秧成为农民主要的农事活动。从这一时起,就真正进入农忙时节了。4月15日,南阳市官庄工区邓唐庄村,刚抽穗的麦苗一碧万顷,长势喜人,禾健植保服务合作社的机手们操作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据介绍,一个机手一台飞机每天可以进行一喷三防作业600亩。从手动药桶到弥雾机再到无人机,现代科技让农业种植更安全也更有效率。

  与此同时,三门峡湖滨区磁钟乡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农业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将春季农田管理课堂开到了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和欢迎,为全乡6800多亩小麦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像这样的“秘密武器”、农业管理“小课堂”越来越常见,各种新模式、新技术齐上阵,在中原大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新图景。

  谷雨里,农具都醒了;雨丝中,土地与农人交流。人们在这个时节,怀着对丰收、对未来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将希望播种于田野中,等待抽芽、开花、结果。

  西厢养蚕,家燕归巢,杏花疏落,牡丹初好。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꼈㤈2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脍炙人口。

  这是一个祭奠亡灵和思念亲人的日子。文人墨客赋予了清明太多的哀伤,加之清明这天的天气似乎总是很应景,十之八九如杜诗描述的一般烟雨凄迷。于是,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忘记了清明美好的本意——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因此而得名。

  在古代,清明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提着冷食来到郊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野餐。更有文人骚客,带上酒具,寻一山清水秀之处,三五成群临水而坐,曲水流觞,吟诗作赋。

  几多伤悲,几多欢乐,都是同一个清明。有时候想,古人何以如此“分裂”?其实,只要读懂了农耕文明时期先人们的人生态度,疑问自然消失。古人追求的人生修养最高境界是乐天知命,而这种修养是建立在自然和谐基础之上的,于是乎“天人合一、随遇而安”就成了他们的人生态度。该祭奠时祭奠,这是人生的责任和情感的寄托;该游乐时游乐,这是自然的赐予和生命的需求。

  【物候】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民俗】

  扫墓其实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变成清明扫墓了。

  踏青又称探春、寻春、郊游。四月的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因此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花信】

  清明时节,桐花、麦花、柳花依次开放。只有在恰当时节问候这些盛放的花朵,才能不辜负大自然的一番美意。

  ●茶叶青香桐花白地址:信阳市商城县苏仙石乡卢店

  ●紫荆映雪分外美地点:鲁山市尧山景区

  谷雨◎雨生百谷生机盎然

  春天的节气,总是和“雨”过不去。这大概因为春天真的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但即便都是春雨,却各有各的姿态,比如“雨水”总给人烟雨蒙蒙的感觉,而“谷雨”就淅淅沥沥地显得清畅得多。的确,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连着春天和夏天,因而谷雨虽然仍然有春天“小清新”的气质,但已初具夏天的性格。

  谷雨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翩飞,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一切都是暮春的景象了。而此时,也是农家最繁忙的时节,他们得逮住春天的尾巴,种下一年的希望。

  【物候】

  谷雨三候分别是:“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民俗】

  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自汉代以来,一些地区还有谷雨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传说中,仓颉创造文字,黄帝为之感动,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从此便有了这个时节。此后每年谷雨节,村民都要组织庙会纪念仓颉。

  【花信】

  “谷雨三朝看牡丹”,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已经绵延千年。

  牡丹开放以后,酴醾、楝花依次开放。

  ●洛阳牡丹甲天下地址:洛阳市王城公园

  ●四时月季浅深红地址:郑州市嵩山路二环支路向北100米路西

  (本报综合)

  清明,在台儿庄

  □张鸣飞

  清明,雨纷纷。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人流如织。纪念碑前,摆满菊花。暗香缕缕,以慰忠魂。

  雨中的台儿庄,庄严肃穆。80年前,中国军人在此血流成河,抵抗日军侵略。从此,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与欧洲的华沙齐名。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每一幅展板都展示着曾经的惨烈,图文催人泪下。

  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但绝不后退——将士们用血肉之躯阻拦敌人的炮火,大义凛然。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勇敢地冲上去,拼了。血性男儿,保家卫国,死的光荣,重于泰山。

  我是一个名叫吕培育的抗战老兵养大的孩子。

  吕培育是我的姥爷,在我17岁的时候过世,如今已经长眠在河南宁陵孔集30年。他生前告诉我,他曾在台儿庄战斗过。只此一句,其余不详,他的老去带走了他人生所有的秘密。

  游走于台儿庄古城。这里的建筑有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岭南建筑等,风格迥异。

  这座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曾经的战争,让这里成为一片废墟。如今,古城重建,店铺、民宿、酒吧、咖啡屋、餐馆等,铺面鳞次栉比,在夕阳的余晖中,既古朴又现代,展示着平和之美。

  在台儿庄战役80周年,来此缅怀。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开拓进取、努力前行,有情义、有担当,才是作为军人后代应有的气魄和胸怀。⸈꼈㤈6

  ﹃谷﹄字絮语

  □崔思明

  农历三月三刚过,谷雨节就到了。

  俗语有“三月三种豆天”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三月三这天撒籽种豆是最好的日子,这天种下的豆子,日后长得最饱满。因此,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在房前屋侧种上丝瓜、瓠瓜等籽类作物或蔬菜,以期望它扯起秧、挂起果。

  事实也都这样。每一年,我种的丝瓜挂满院落。不仅嫩时炒着吃,而且还在秋冬季干透后送给亲友邻居刷锅用,既环保又有很多乐趣。

  当然,在广袤的北方大地,谷物的种植是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农历进入三月,大地回春,气温渐趋稳定,播种五谷的季节到了。人们也期望一场春雨普降,可以使种下的谷籽扎下根、出全苗。于是,谷雨节就翩然而至。

  说起谷雨,也是我格外偏爱的。我的老家在豫西北一个小县,县里有个镇叫谷旦镇,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谷旦镇的“谷”和谷雨的“谷”就是一个字,因而,我很自然地偏爱由“谷”而衍生出的所有名词、节令。上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也是谷旦镇人。他在给我们讲“谷旦”地名来历时就曾说,“谷”是好的意思,“旦”是天的意思,“谷旦”也就是好日子的意思。经他这么一讲,“谷旦”这个地名立刻美好起来,引得其他地方学子羡慕不已。

  谷,一般是稻谷并称,“稻”产于南方,“谷”则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古代稷粟广泛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东亚、南亚以及欧洲也有分布,但那都是从中国传入的。

  一直以来,“谷”就是粮食的代名词,就是人们生存的依靠。

  谷雨节,人们期盼及时雨的到来,期盼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今年,我依旧期待我的丝瓜丰收。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