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子
时间:2018-03-03 08:25:42 | 来源:大河报 | 作者:

  

  插图李庆琦

  □单占生

  对竹篮子的印象潜伏在我的儿时记忆里。有时又觉得,那印象只是蛰伏在我春草青青的岁月,等待着某阵风或某片云影去把它惊动。

  今年春节前走进人们视野的一款竹篮子礼,果然惊动了蛰伏在我记忆深处的竹篮子。竹篮子从那堆记忆里走出来,步子轻盈而优雅,款款走进我记忆的亮处,走到我的笔下。它顶戴着一块竹节土布蓝手巾,玉系金黄,篾衣青翠,俊美且端庄。

  我们豫东,竹篮子在诸多篮子里是被人们最珍视的篮子。被人珍视的原因,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认真想过,没必要。但今天提起这码事儿,我大体想了一下,觉得这竹篮子被人珍视自有它的必然。比方说,豫东这地方不产竹子,这竹篮子自然是外来客,客人总是尊贵的,站在物以稀为贵这个理上,又是客来品,自然就金贵了,这是其一。

  其二,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竹篮子的用途与食与礼有关。在我们那儿,有几种篮子的用途大体是固有的。柳条编的条篮子,差不多只是用来盛草;也是柳条编的箩头,除偶尔用于盛草,其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装粪;白柳条编的笆斗,定是用来盛面或者装馍,偶尔装装粮食;而竹编的竹篮子,除平时家用时装馍装菜装瓜果外,还有一项重大用途就是走亲戚时装礼品,是礼篮子。与这因礼而贵的竹篮子配套的饰物,也姓竹,就是竹节土布蓝手巾。在我们豫东人的乡村审美里,这是绝配。

  这种绝配的审美观是邻家五嫂留给我的。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那年,五哥给我娶了个花嫂子。五哥五嫂结婚后的第三天,按乡村习俗,五嫂那天回门,也就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也就是五嫂的娘家第一次待女婿,乡里叫待客。客,在这里是最尊贵的人;客,在这里也是最尊贵的称谓。

  这天是那年的大年初二。五哥一大早就把自家的小黑驴牵到大门外拴在门旁的黑槐树下。不一会儿,五嫂与她婆婆也就是我二婶有说有笑地走出来。二婶搬只小凳子,五嫂挎个竹篮子,一条竹节土布蓝手巾蒙在竹篮子上。二婶把小凳子放在驴肚子下,五嫂一踮脚就站在了凳子上,五哥一拉五嫂的手,五嫂就骑到了驴背上。

  几十年后,当我站在记忆的码头,回望时光深巷中朦胧在童年时光那一刻的我时,我不能不承认,那一刻,童年的我,肯定是被五哥五嫂和小黑驴和着太阳的光照创造的美震惊了。我知道那时的我不懂美,更不会对美有什么认识。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从来都不是让人去懂的。她给人震撼,使人感染,让人体味,深入你的生命,开启你的情智,涤荡你的灵魂。美不乞求人来懂,只等你来感受。

  五哥五嫂那天回村时已是下午后晌。街心的场地上,有一堆晒暖的老人,瞅着墙头的麻雀子说闲话。五

  哥把小黑驴拴在驴槽上,撒了把料豆,摸了一把驴脑门,就和五嫂挎着饱满鼓胀的竹篮子上街了。街头场里晒暖的老人每人分得一个馒头夹肉。馒头里夹的肉块子很肥很厚,是五嫂娘家的回礼。街上的老人捧着白生生的馒头夹肉,都说这礼厚,说五嫂娘家人厚道,回了厚礼,这是给自家闺女脸上添光哩。而五嫂,在此后几年里连生了五个小子。挨过了生活困难时期,五嫂又生了两个闺女,是我们村里人人夸的好命人,五男二女。五嫂用过的那个竹篮子,每年都被村里人借来借去的,说那篮子承得住厚礼,旺人!直到那竹篮子连同那篮子里的礼,破损散落在此后风来风去的时光里。

  几十年后,当我把记忆深处的竹篮子,从我记忆的篮子堆里唤醒,欲问问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时,那堆蛰伏的篮子一个个都醒了过来,特别是箩头和柳条篮子最活跃。最后,箩头与柳条篮子的共同认识是,人勤地不懒,跟竹篮子是不是礼篮子多少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不管这堆篮子怎么褒贬竹篮子,五嫂和五嫂怀里的那只竹篮子于我,始终是美,是厚礼,是善良,是勤勉,是一团乡愁和一缕温馨的回忆。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