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即“腊八”。上古时,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吉祥。 在俺这里,“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关于“腊八”和“腊八粥”有很多传说,据载,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为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除此,还有“佛祖成道纪念日”的说法,也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有人说是纪念岳飞的,也有人说是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的,还有人说吃“腊八粥”是警示后人的…… 每年的“腊八节”,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一种节日食俗。在俺这里,每年做“腊八粥”的食材很多,主要是五谷杂粮,有大米,小米,薏米,糯米,红豆,豇豆,绿豆,黄豆,青豆,大枣(糖枣),红薯,柿饼,花生,核桃,杏仁,莲子,葡萄干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通常是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并把这些粥料放到盛好水的锅里,水不能太多,水多了,煮出来的粥太稀,这样来年一年都不吉利。第二天五更时分,打开火或打开电源开始煮粥,赶到天亮以前就得把粥煮好。 等家人起床以后,腊八粥正好煮熟,这时就可以吃了。不过,第一碗腊八粥应该先盛给家里供奉的各路神仙吃,像灶神,财神,天爷,菩萨,宅神,门神,井神等,之后家里的人才可以吃。“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冬天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腊八粥”又叫“接十饭”,要多做一些,不能一顿就吃完,要剩下一些,一直吃到初十。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有“年年有余”之意,是好兆头。 在过去,“吃了腊八饭,就把长工算”。意思是说,到了腊八,离过年不远了,一年就要到头了,地主就该着手为长工结算一年的工钱了。 |
- 上一篇:过年,重要的是全家喜乐
- 下一篇:父亲的“三不准”家规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