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电视台黎璐:遇见你 温暖我
时间:2016-04-20 15:25:5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黎璐(右)在采访中

  豫网我来自湖南首家对农电视频道——益阳电视台乡村频道,我分享的故事主题是:遇见你,温暖我。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熊凯。2011年3月,我和他在白鹿铺村第一次相遇,暖暖的阳光温暖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但对于27岁的农村小伙熊凯来说,这丝温暖早已被病痛驱散得无影无踪——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再也无法正常行走。

  采访中,我得知熊凯是个被收养的孩子,但养父母对他视如己出。起早贪黑供他读书。15岁开始,熊凯就有了膝关节痛的病症。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选择了隐瞒,这一瞒就是12年。其实每一次发作都是锥心刺骨的痛,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挺住,一定挺到可以赡养父母的那一刻!终于,研究生毕业了,那一刻近在眼前,可是希望就在眼前破灭了。他说,“我多想笑着擦去母亲眼角的泪水,多想站起来抚摸父亲弯曲的脊背,多想回报这份超越血脉的亲情,哪怕是一年、半年也好啊!”面对这么懂事又这么努力的优秀青年,我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帮他重新站起来!

  说实话这个忙不好帮,三个多月,我一次次奔走各方,发出一条条救助报道,终于引发了爱心接力。益阳团市委、湖南省青联纷纷加入,还有好心人匿名送来了两万元,在我的努力下,益阳本地一家医院同意减免大部分医药费为他手术。

  2011年7月5日,熊凯可以出院了。虽然后续康复费用仍是这个贫困家庭的沉重压力,但熊凯坚决地将剩下的一万多元爱心款捐给了“希望工程”。他说要把爱心永远传递!

  那个盛夏,他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还站上了“乡村歌王”的舞台,用一曲《水手》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他笑容满面,我却泪流满面。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彭南云,被称为“当代愚公”。他所在的桃江县板溪林场舒家庵组,二十多户人家,祖祖辈辈只有一条崎岖小路能通往外面的世界。彭南云想帮乡亲们改变现状,决定凭一己之力修通公路。

  3年,义务修路3.5公里,这是他凿山移石的时间和距离;负债18万,眼睛4级残疾,这是他的经济付出和身体代价。他说他不怕被人骂作傻子,也不怕一辈子吃苦,只愿后来人能在这条路上收获财富。而此时,他家的生活艰苦程度让人无法想像——破烂的木板房连风雨也无法遮挡;为了省电,晚上家里都不开灯而是烧火照明;为了省口粮,一天只吃两顿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一件好衣服。天那么冷,彭南云的老母亲只能七八件烂衣服叠起来穿。

  已有八十岁高龄的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很激动。她偷偷告诉我,因为糖尿病,她很容易饿,常常嘴馋得像个孩子。这两年,她几乎没尝过肉的滋味。 “今天饭桌上有肉,刚刚实在是饿得受不了,先偷吃了两块,真香啊!”说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却哭了。彭南云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也哭了。

  即使如此艰难,一家七口仍在默默坚持,并且坚定地相信,修路是造福的事,一定要做下去。我想,一定要帮他们圆了这个梦!

  报道播出后,彭南云的义举感动了很多人,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公路纳入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彭南云的愿望在众人的合力下变成了现实。2013年,彭南云还被推选参评“感动中国”人物。

  如今,我已在服务“三农”的路上走了六年多,经我手送给乡亲们的钱和物资,已有近百万。有人问我,送温暖时,为什么常常泪流满面。我说,流泪不是因为同情,不是因为伤心,是因为感动,是因为温暖。

  熊凯,让我看到了农家子弟的自强与感恩;彭南云,让我看到了大山汉子的进取与坚忍。那些我们一声呼喊就跟上来的爱心人群,更让我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文明与友善。与其说是我在送温暖,不如说是大家在温暖我。

  遇见你,温暖我。感谢那些曾经温暖过我的人,让我能够不断坚定这样的信心与决心——永远做一名传递真善美的记者。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